MPL微脈沖激光雷達
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大氣光學中心早在1990年就開始從事大氣探測激光雷達的研制與應用研究。20年來,中心在激光雷達的研發過程中,承擔和完成了一系列的國家科研任務,取得了20多項發明專利。 2000年開始研制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),于2001年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MPL,并投入大氣氣溶膠的連續觀測;2003年研制成功第一臺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P),可區分球形和非球形顆粒物及其時空分布,是探測煙塵、沙塵以及冰晶云的有效工具;2005年研制成功第一臺掃描式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S),可以水平方向大范圍自動掃描,用于觀測城市上空水平方向的大氣氣溶膠的分布狀況和時間演變;2006年完成了同軸透射式微脈沖激光雷達研制,使MPL的性能(抗惡劣環境能力、長期連續工作的穩定性等)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達到商品化程度;2008年實現了紅外微脈沖激光雷達系統測量,并于2009年完成了雙波長微脈沖激光雷達的試驗,現可提供雙波長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ATD)產品。
- 大氣氣溶膠(飄塵)垂直分布和時空演變特征
- 云(云底、多層云)垂直分布和時空演變特征
- 大氣邊界層的結構和時空演變特征
- 大氣能見度測量
- 水平氣溶膠分布探測(需增加掃描裝置)
- 卷云的形態特征(區分水云與冰晶云)
- 識別沙塵、煙塵等非球形粒子(揚沙、沙塵暴監測)
- 霧、霾其時空演變特征
- 粒子譜垂直分布和時空演變特征
- 基本描述:二極管泵浦全固化激光器
- 波長:532nm
- 單脈沖能量:≥10μJ
- 重復頻率:2500Hz
- 主鏡口徑:150mm
- 通道:雙通道
- 采集方式:光子計數
- 探測范圍:0~30km
- 時/ 空分辨:5s min / 18m min 用戶可自行設置
- 工作環境溫度:5℃~35℃ (在增加專用溫控箱的條件下,-15℃--40℃)
- 通訊方式:可聯網
- 耗 電:220V <300W
- 工作方式:全天候、全自動工作 (連續或間歇工作模式)
- 重量(包括電學部分):< 30Kg
- 水平掃描:0~360度
- 俯仰掃描:0~90度
- 掃描時間:自由設定,最快可至20度/秒
- 測量方位:自由設定,任意測量方位
- 環境溫度擴展箱:擴展后工作環境溫度范圍:-15℃~40℃
- 移動觀測:可車載、船載等
序號 |
用戶單位 |
設備名稱 |
數量 |
購入時間 |
1 |
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P) |
1 |
2003年 |
2 |
掃描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S) |
1 |
2005年 |
|
3 |
北京大學 |
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) |
1 |
2009年 |
4 |
北京工業大學 |
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) |
1 |
2005年 |
5 |
山東臨沂市氣象局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P) |
1 |
2006年 |
6 |
安徽黃山市氣象局 |
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) |
1 |
2009年 |
7 |
深圳市氣象局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P) |
1 |
2010年 |
8 |
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P) |
1 |
2011年 |
9 |
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P) |
1 |
2011年 |
10 |
江蘇省氣象局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ATP) |
1 |
2012年 |
11 |
蘭州市環境監測站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TP) |
1 |
2012年 |
12 |
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 |
偏振微脈沖激光雷達(MPL-ATP) |
1 |
2013年 |